游戲圈“新貴”米哈游,一向是游戲行業的焦點。
7月4日,米哈游新作《絕區零》正式公測,點點數據顯示,《絕區零》剛發布即登上中國區App Store實時榜單第一名,且已霸榜2天。
而早前的數據顯示,《絕區零》7月2日開啟預約,2日、3日連續兩天位于大陸iOS游戲免費榜榜首,力壓王者榮耀、和平精英、蛋仔派對等游戲。在海外市場則登上約百個市場免費榜榜首。上線前,該游戲獲得全球超4400萬預約量。
據了解,這也是目前米哈游旗下一眾游戲中預約玩家數量最多的一款,DataEye研究院認為,《絕區零》前三個月預估流水將達到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億元)。
能否復制《原神》神話
米哈游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美好的、超出預期的產品與內容。米哈游陸續推出了多款高品質人氣產品,包括《崩壞學園2》《崩壞3》《未定事件簿》《原神》《崩壞:星穹鐵道》,動態桌面軟件《人工桌面》以及社區產品《米游社》,并圍繞原創IP打造了動畫、音樂及周邊等多元產品。
據介紹,秉承著“技術宅拯救世界”的使命,米哈游始終致力于技術研發、探索前沿科技,在卡通渲染、人工智能、云游戲技術等領域積累了先進的技術能力。米哈游總部位于中國上海,并在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全球化布局。目前,公司員工5000人,來自世界知名游戲、互聯網、科技公司。
在此前,米哈游打造的《原神》成為一款現象級游戲產品。2022年8月,Twitter發布《游戲出海白皮書》顯示,《原神》是2021年在Twitter上被提及最多的游戲之一。2023年1月28日,Sensor Tower發布了2022中國手游出海年度盤點,在2022年中國手游海外收入TOP30榜單中,米哈游的《原神》蟬聯了出海收入冠軍。
而本次米哈游發布的《絕區零》同樣被寄予厚望,或將成為米哈游的又一款爆款游戲。DataEye研究院認為,按照《絕區零》首日表現以及米哈游的爆款率來看,《絕區零》初期大概率“大殺四方”。自此,《崩壞3》《原神》《崩鐵》《絕區零》的“米家四天王”格局基本形成。
此前,《崩壞:星穹鐵道》前3個月全球移動雙端約5億美元流水(Sensor Tower統計數據,不含PC版和大陸安卓端,未扣除平臺分成),DataEye研究院認為,《絕區零》將超越這個水平,前3個月全球總流水大概在10億美元左右水平。
2023年手游海外營收超越騰訊
中國游戲廠商在全球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爆款產品的收入居于前列。2023年我國自研游戲在海外實際銷售收入達到163.77億美元,連續四年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手游更是重點。
2023年中國手游發行商出海依舊如火如荼。data.ai數據顯示,海外移動游戲市場用戶支出約24%來自中國發行商旗下產品,而全球Top100發行商海外收入排名中,29家為中國發行商,較2023年增加1家。
而在這之中,米哈游的表現更為搶眼。2023年共27家國內手游發行商海外營收成功突破1億美元,其中米哈游超越騰訊,首次登上出海收入榜榜首。而米哈游和騰訊國內游戲廠商中,僅有的2家海外營收超過10億美元大關的公司,《原神》和《王者榮耀》分別是這兩家公司最熱門游戲。
2023年,中國發行商發行手游出海收入榜冠軍由米哈游旗下Genshin Impact(《原神》)摘得。該游戲憑借出色的角色場景建模,引人入勝的章節劇情,精彩的戰斗場面以及豐富的線上線下活動,保證了高達4400萬的平均海外月活數,全年累計用戶支出突破8億美元(僅統計移動端應用內付費數據)。
但無法回避的是,近年來,移動游戲市場經歷了一系列動蕩,首先是疫情開始時快速增長,然后通脹、經濟不確定性和新隱私規則發布等不利因素相繼涌現。data.ai《2024年移動游戲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移動游戲用戶支出連續第二年下降,至1073億美元,而下載量首次下降至近880億次。2023年用戶支出同比下降2%,比2021年至2022年下降5%有所改善。
盡管面臨挑戰,但個別游戲仍保持良好增長。2023年,七款游戲的用戶支出超過10億美元,比2022年多出一款,Gardenscapes首次達到此里程碑。同時,Monopoly GO和Honkai: Star Rail(崩壞:星穹鐵道)等游戲自發布起便引爆市場。
在下載量方面,15款游戲安裝量達到1億次,比2023年達到這一門檻的20款游戲有所下降。相比2022年,增長最快的游戲包括Block Blast Adventure Master、Royal Match和Monopoly GO。
對此,光大證券表示,展望未來,游戲行業面臨兩大機遇:一個是人工智能技術大爆發,游戲行業從設計、開發、運營等多個環節都將獲益;另一個則是2024年夏季沙特首都利雅得將舉辦首屆電競世界杯,這將為整個電競產業鏈注入極大的活力。
國泰君安證券也表示,看好游戲行業出海機會,當前部分公司在海外產品研發與發行上已經積累了充分的經驗,有望持續推動業務增長和利潤兌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