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型來了,但似乎沒什么驚喜。
8月13日,OpenAI在其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社交平臺上宣布,自上周以來ChatGPT中已出現了一個新的GPT-4o模型,并鼓勵用戶去看看。
與此前發布新模型往往能引發一番科技圈狂歡不同,此次悄聲發布的模型并未引起太多關注,甚至OpenAI的官方賬號和CEO山姆·奧特曼也并未對此做任何介紹與轉發,整體顯得十分低調。
據ChatGPT在評論區回復網友時強調,新模型“不一樣”,不是OpenAI最新的API端GPT-4o 0806模型,目前免費用戶也可以用這個模型,只不過有使用次數限制。結合前幾日奧特曼在社交平臺發了一張帶有草莓元素的圖片,以及多家媒體的提前“劇透”,網友紛紛猜測這個新的GPT-4o模型可能就是神秘的“草莓”——即前身為Q*、具有更強推理能力的AI模型。
在“草莓”項目備受熱議的背景下,今天上午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930713)和中證人工智能產業指數(931071)一度沖高,最高漲幅接近1%,多只人工智能主題ETF在今日早間也迎來上漲。隨后板塊回落,盤中一度由漲轉跌,尾盤再度拉漲,截至收盤,該指數上漲0.82%。
神秘的“草莓”模型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用于形容OpenAI的草莓模型可謂十分貼切。
新模型的發布,其實在幾天前就有跡可循。8月7日,奧特曼就開始為草莓模型的發布“預熱”,在其個人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張草莓圖,并配文“我喜歡院子里的夏天”。有細心的網友分析,圖中共有4顆成熟草莓和1顆未成熟的草莓,表明草莓項目確實存在,或許很快就會發布。
那么神秘的“草莓”究竟是什么?
早在幾個月前就有外媒報道稱,OpenAI正在秘密研發一種新的AI模型,代號為“草莓”。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的內部文件,OpenAI正全力展示其模型具備的高級推理能力,這可能會成為AI技術的一大飛躍。草莓項目在公司內部一直處于保密狀態,其目標是讓人工智能不僅能生成答案,還能自主、可靠地瀏覽互聯網,進行OpenAI所稱的“深度研究”。
據路透社,草莓項目前身是Q*。曾看過Q*演示的消息人士稱,Q*能夠回答當今商用模型無法解決的棘手科學和數學問題。而脫胎于Q*的草莓項目涉及一種在非常大的數據集上進行預訓練后處理 AI 模型的專門方法,將提高人工智能模型的推理能力,而推理是人工智能實現超越人類水平智能的關鍵。
今年7月,OpenAI發布了全新的AGI(通用人工智能)路線圖,將AGI劃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
L1:聊天機器人,具有對話能力的AI。
L2:推理者,像人類一樣能夠解決問題的AI。
L3:智能體,不僅能思考,還可以采取行動的AI系統。
L4:創新者,能夠協助發明創造的AI。
L5:組織者,可以完成組織工作的AI。
OpenAI自稱其AI模型正處于L1,但很快就會達到L2。聚焦AI推理能力的草莓項目,很可能是幫助OpenAI實現第二級AI的關鍵。
遙遙無期的GPT-5
一邊是造勢多于實際聲勢的“草莓”,另一邊則是萬眾期待的GPT-5似乎還遙遙無期。OpenAI目前似乎也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事實上,GPT-5的發布日期此前就一再跳票,不斷拖延。2023年,曾有市場傳聞稱GPT-5可能在2023年底發布;今年3月,又有傳聞稱GPT-5將在今年夏天發布。6月,OpenAI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透露GPT-5有望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推出,但奧特曼今年在接受采訪時則曾對外強調,GPT-5目前還沒有固定的發布時間表。
與此同時,OpenAI也對外確認,今年10月舉行的開發者大會將專注于開發者社區的互動和API的更新,期間不會發布其下一個主要旗艦型號GPT-5。“我們不打算在 DevDay上宣布我們的下一個模型。”OpenAI 發言人表示,“我們將更專注于教育開發人員了解可用的內容,并展示開發社區的故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專注于優化現有模型GPT-4o和GPT-4o mini開始,最近幾個月以來OpenAI更多是采取漸進的步驟,專注于產品的打磨而非模型性能的提升。而對于此次發布的新模型,科技愛好者在實際測試后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一些人認為它是一種具有改進邏輯的“草莓”項目的替代品;其他人則認為這只是GPT-4o的一次小升級,幾乎沒有“AI推理”的證據。
在原有模型基礎上優化和打磨,卻遲遲未能推出更加令人驚艷的新模型,這似乎表明了OpenAI在生成式AI競賽中的技術領先地位可能有所減弱的事實。還有網友評價,這一波“造勢”有炒作的嫌疑,作為AI技術的領先者,OpenAI正在慢慢失去其光芒。
同時,OpenAI最近正面臨著許多內憂與外患。一方面,多個聯合創始人紛紛宣布離職,總裁Greg Brockman也宣布將延長休假至今年年底;另一方面,OpenAI在技術安全性等方面也飽受外界質疑,而且面臨著研發成本高昂及盈利能力不及預期等方面的困境。
據知名公關人Edward Zitron的一篇最新文章,OpenAI當前的挑戰包括巨額資金需求、持續技術突破的壓力、高昂的運營成本、市場適應性挑戰、能源消耗與環境影響、法律倫理問題、與合作伙伴的競爭關系、技術普及與接受度問題、人才競爭,以及制定和執行長期戰略的復雜性。
這些挑戰要求OpenAI在維持創新的同時,還要尋找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解決方案。而如果一直未能推出能讓用戶買賬的更智能的模型,OpenAI的持續創新能力,或許就將被市場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