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的“價值銀行”理念如何演繹?
作者 | 勝馬財經 李察
編輯 | 歐陽文
在56歲的王良成為繼王世禎、馬蔚華、田惠宇之后的第四任招行行長之后,這位老“招行”人的一言一行備受關注,作為這家數千億市值金融機構的重要領導者,縱觀過去的幾十年里,招行每一任行長都無一例外地,從各種意義上影響了這家銀行各自時期的發展。
勝馬財經獲悉,在招商銀行2021年業績發布時,董事長繆建民曾表達了要構筑自身“馬利克曲線”的決心。而在近日一次媒體訪談中,王良也作出了類似的表達:“通過打造價值銀行,把握銀行業趨勢性變化,與新發展階段相適配,提升招行的經營理念、管理水平和發展質量,構建招行馬利克曲線和持續競爭能力。”
“打造價值銀行”最早見于招商銀行2022年年報中,這一年是招行成立35周年,A股上市20周年,也是新任行長王良履新后的第一年,招行管理層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價值銀行戰略是招行對過去“零售銀行”“輕型銀行”戰略的傳承和升華,也是招行在新發展階段的更大擔當和對自身的更高要求。同時也是招行著力打造的“馬利克曲線”的關鍵變量。
頂層戰略往往預示著一家公司未來許多年的前進方向,招商銀行的“價值銀行”理念規劃了怎樣的發展路線?“馬利克曲線”在招商銀行身上又要進行何種演繹呢?
“馬利克曲線”
馬利克曲線,是一種管理工具的名稱,以歐洲管理學家弗雷德蒙德?馬利克的名字命名。這條曲線旨在幫助企業通過變革獲得新的成長路徑,跨越經濟周期,實現基業長青。
馬利克曲線模型主要由三條曲線組成,曲線1代表企業當前正在開展的業務,曲線2代表企業未來將要開展的業務,也就是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的技術和新的產業機會。
曲線3則是新的成長發展之路,眾所周知,新的機會通常在當前業務蓬勃發展時就已經萌芽,雖然新產業的增長并沒有存量業務那么快、那么好,但是它未來的發展空間可能更大、更長遠。
如果企業家能夠將曲線1和曲線2擬合形成曲線3,就能夠跨越一個個產業的周期循環,不斷地帶領企業走上新的成長發展道路,持續保持業務創新和組織活力,成為百年老店并且實現基業長青。
顯而易見的是,在面對日益復雜和變化的金融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不斷尋找新的業務機會,同時確保在不同經濟環境下都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是銀行的核心追求。
而馬利克曲線對于招商銀行的啟示正在于在關鍵時刻做出關鍵性的決策,把戰略性資源轉移到新的技術、新的產業中去,同時及時啟動與之相匹配的管理變革。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企業構建起面向新技術、新產業也能夠持續成功的組織能力。
正如招行在2022年年報中表示的那樣,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政治經濟金融格局的不確定、不穩定將是常態,中美貨幣政策周期分化,國內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都對銀行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面對周期波動,招商銀行保持戰略定力,打造轉型發展的“馬利克曲線”,堅定做大輕資本業務、做強重資本業務。
而這實際上正是在向內外共同傳遞一個信號:招行要通過啟動變革獲得新的成長發展空間。
新發展征程上的“三駕馬車”
而要想實現招行在新時代“馬利克曲線”,財富管理、金融科技、風險管理這三大領域的發展和突破是招商銀行當下的行動重點,同時這三要素缺一不可。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日前表示,在財富管理上,因應市場及客戶風險偏好變化,縱深推進后資管新規時代轉型,以“穩健、低波動”為主邏輯,深化招商銀行TREE資產配置服務體系和全流程陪伴服務,提升價值創造能力、“人+數字化”服務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生態圈建設能力。
在勝馬財經看來,王良提到的財富管理發展策略凸顯了銀行對市場和客戶需求變化的敏感性。通過強調“穩健、低波動”為主邏輯,銀行表達了對風險控制的關注,同時強調深化資產配置服務和全流程陪伴服務,以滿足客戶全方位需求。
而提升價值創造、數字化服務、風險管理和生態圈建設能力,則展現了招商銀行致力于在財富管理領域不斷提升核心能力,以確保客戶穩健的投資回報和更全面的服務體驗。這一戰略同時突顯了銀行對新時代資管規則的積極響應。
比如,在關注風險這一點上,招商銀行App的變化肉眼可見,在很多場景中,招商在文字說明中有意的在給用戶做“風險教育”,把收益和風險做成了一對相關聯的參數,向客戶強化“收益就是對承受風險的變現或補償”的概念。
招商曾表示,“我們希望客戶來招商銀行理財,不是只盯著一個4%或者5%的具體收益率,而是真的可以滿足自身的財務規劃,比如,滿足未來養老的需求、子女教育的需求、購房購車的需求等等。因為只有明確需求后,才能確定客戶每筆資金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周期,招商銀行才能給出最具性價比的配置方案。”
實際上,銀行的經營很大程度上是在經營風險,而把風險和收益緊密掛鉤,把它作為一種烙印刻在經營的底層邏輯上,既是保護用戶,更是最大限度的保護銀行和銀行人。
與此同時,2023年以來,招商銀行把科技金融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主線方向,進一步聚焦服務科技企業,以“體系化機制、專業化能力、生態化場景”三項建設為抓手,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招商銀行服務的科技企業客戶超過14萬戶,在國家主要科技榜單企業中的數量占比達23%;科技企業貸款余額突破42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800億元。
對金融科技的重視還體現在招商銀行組織架構的改進上面,根據公司金融總部總裁侯偉榮表示,招行由上至下搭建科技金融全行組織架構,在總行層面成立科技金融領導小組,首批確定了6家重點分行開展科技金融試點,并先后設立15家科技支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后,迅速將重點分行范圍擴大至11家,2024年還將進一步擴大至20家。
風險管理上面,自王良上任以后,就多次強調合規的管理要求和重要性,更是提出了要打造“堡壘式”風險合規管理體系。
實際上,早在2016年,招行率先實現不良“雙降”,當時分管風險條線的正是王良。而分管計財期間,也正是王良出馬,親自為招行構建了被分析師譽為堡壘式的資產負債表,更加安全穩固長遠。
可以說,王良出任行長的事件本身在某種意義上就說明了招商銀行在風險管理上的重視。
“價值銀行”的內核
是多方共贏
常言道,偉大并非表現在不犯錯誤,而在于具備改正錯誤的勇氣和決心。不管是人生旅途還是企業經營,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真正的偉大體現在能夠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堅定地糾正自己并持續前進的決心。
在招商銀行2023年中期業績交流會上,行長王良在談及戰略方向時曾表示,招商銀行在兩年前制定了“十四五”戰略規劃,提出的戰略愿景是成為創新驅動、模式領先、特色鮮明的最佳價值創造銀行。
王良強調,“價值銀行”的戰略目標,既是我們全行的價值觀,也是我們的方法論,我認為這樣的目標也符合招商銀行未來發展的趨勢,能夠推動招商銀行實現高質量發展。
所謂價值銀行,在勝馬財經看來,實際上是在重塑銀行和銀行從業人士的“價值觀”,在銀行業發展的幾十年里,有的銀行熱衷于規模增長,有的銀行過度集中博取收益,有的銀行重業務輕管理,有的銀行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視長期風險,還有的銀行忘卻了金融服務以人為本的初心。
王良表示,在實施“價值銀行”戰略目標的時候,在策略上要根據宏觀經濟形勢,根據招商銀行的發展階段進行不斷地優化和調整,實施一些新的對策。
實際上,在實際經營層面,招商銀行的“價值銀行”戰略是在原來“零售銀行”戰略和“輕型銀行”戰略基礎上的進一步提升。在取得零售銀行業務優勢的基礎上,招商銀行唯有進一步不斷地創新零售業務,形成新的服務經營模式,才能繼續保持市場領先的地位。
這是因為領先者往往背負著更高的創新壓力,因為一旦你不繼續迭代更新,后繼者就會套用你的打法對你的市場和地位形成蠶食。
而輕型銀行戰略的最大效果,是成功幫助招商銀行通過輕資本經營保持了招商銀行的資本內生增長,招商銀行在近十年時間沒有進行普通股的再融資。這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招商銀行的低資本消耗的業務定位,而降低風險、降低資本消耗,為股東創造更好的回報這樣的經營策略,也在為招商銀行的持續發展形成了“護盾”。
由此可見,不管是“價值銀行”戰略還是“馬利克曲線”,實際上都服務于招商銀行為客戶、員工、股東、合作伙伴、社會的實現綜合價值最大化的這一終極目的。
$招商銀行(SH600036)$
END
關注我們,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勝馬財經誠意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