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農歷甲辰年二月初二,
民間傳統的“春龍節”來了!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之說,
“二月二”作為傳統的春耕節、農事節,
一些與龍相關的習俗流傳至今。
這一天,
人們通常會去剪新春后的第一次頭發,
俗稱“剃龍頭”,
以祈求開年有好兆頭、全年有好運氣。
吃食也多以龍的部位命名,
面條稱為龍須面,
烙餅叫作龍鱗,
餃子則叫龍牙。
為什么二月二是“龍抬頭”?
“二月二”起源較早,據說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時代,還有“春龍節”、“春耕節”的別名。諺語常說“二月二,龍抬頭”,這實際跟古代對天象的認知有關系。
古人仰望蒼穹,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分別代表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叫做“二十八宿”,以此作為觀測天象參照物。
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二十八宿”又被劃分為四組,按照它們大致的模樣,“四象”就產生了: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東方的七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們組成一個龍的形象,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
蒼龍七宿的出沒周期與一年春秋農時周期相一致。農歷二月初二前后,春耕開始之際,蒼龍七宿在東方地平線上開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龍首角宿,古人形象地稱之為“龍抬頭”。這是先人利用天文關照指導農事活動,“龍抬頭”意味著農耕季節到來,為了防春旱,人們通過祭祀“龍神”來求雨。
二月二,為什么要“剃龍頭”?
所謂“二月二 剃龍頭”,人們講究二月二當天理個發,一年都有好兆頭。
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秘書長唐志強解釋,“二月二”與驚蟄節氣在時間上比較接近,古代中國是農耕社會,人們很重視春耕,龍在傳統文化中具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它的出現意味著雨季到來,可以耕作生產。
“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此時萬物生長,過去人們更愿意在這一天理發,與自然變化相呼應,希望能有好運氣。”他說,這也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今天是二月二,你準備去理發嗎?
中國新聞社(CNS1952)綜合:中國新聞網、人民網、中新視頻、中新社此前報道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