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人類的壽命正在不斷延長。這一變化的到來,將深刻改變傳統的三段式人生模式,即:成長學習期——工作期——退休期。
當生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你是否已經學會了見招拆招?你是否因為心懷恐懼,而被“老”這個詞語鑄就了偏見?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你會被悲觀限制想象力嗎?
近日,《長壽時代會客廳》新一期節目在全網多平臺上線。本期節目邀請現代文學學者錢理群,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共同對話,并邀請知名辯手陳銘擔綱主持,圍繞“直面老:站在未來看未來”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而富有啟發性的對話。
節目中,陳東升認為應該用開放積極的心態迎接長壽時代的到來,改變對生命尺度的既有認知:“如果按照100歲的尺度來看,我認為40歲是年輕人,60歲是中年人,80歲才是老年人。”當老年階段變得更長,也變得更加富有價值了。在此之前,人們不僅要做好思想上的準備,也要找到可以執行的解決方案。
2025年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主要目標,到2029年,我國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建成,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增強,擴容提質增效取得明顯進展,基本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優化;到2035年,養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服務供給與需求更加協調適配,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
在保險業,泰康很早就關注到趨勢的到來。作為泰康保險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目標非常純正:長壽時代,壽險業必須擁抱養老,擁抱健康。2007年泰康試水進入養老服務領域,2009年率先獲得保險業養老社區試點資格,2012年推出對接養老社區的大額年金產品“幸福有約”,并開始在全國重資產建造養老社區。養老和醫療密不可分,泰康又開始打造多層次醫療服務網絡。如此,泰康打破傳統壽險的固有模式,讓醫養康寧服務成為新主業,開創了壽險業新局面。
在泰康之家長壽社區,許多老年人實現了價值再創造,最早一批入住泰康之家·燕園的泰康居民錢理群就是最好的例子。據悉,在入住燕園八年多時間里,錢老筆耕不輟,撰寫了約500萬字。85歲高齡的錢老認為,自己仍在創作頂峰,處于活力養老階段。他在節目中表示,老年有“四大階段”和“五大回歸”。四大階段即:活力養老階段、從“社會性存在”回歸“個體存在”的階段、失能階段和臨終階段;五大回歸即:回歸童年、回歸自然、回歸家庭、回歸日常生活及回歸內心。
“80后”陳銘則認為,新的養老觀可以重塑人生。陳銘的父親已經退休十年,居住在泰康之家·楚園。“很多人認為,退休了就是享受,是吃好喝好被照顧好,但(老人)自己會有意義懸空的感覺。”而在一個思想觀念更為開放的環境里,老人坦然直面老,學會應對老,積極的改變也會發生。“當這種持續創造,再學習、再出發的觀念成為一種社會話語的時候,他們會聽到,他們會內化。他們會覺得:我要去讀書,我要去聽講座,我要唱歌,我要去追尋藝術和美。他們的價值感就豐沛了。與此同時,真實的經濟效益也在創造,何樂而不為呢?”陳銘說。
“任何人,不論你是學者、企業家,或其他人,是年長的還是年輕的,總之你活著,迎接的都是明天,而不是回到昨天。所以永遠都要面對未來,這是最重要的。”陳東升在節目中表示。
站在未來看未來,不僅需要我們對當前的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和準備,更需要我們對未來有好奇心和想象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