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9月26日電 (張廣權)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以下簡稱峰會)框架下的首屆中國—東盟多式聯運產業合作對話會,25日在廣西南寧舉辦。
本次對話會由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秘書處與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聯合舉辦。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李牧原主持會議。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工商界、多式聯運領域代表等130余人參會。

廣西貿促會二級巡視員方旗表示,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中國—東盟多式聯運產業合作發展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方旗對進一步推動雙方多式聯運合作提出3點建議:一是充分利用峰會合作機制,搭建區域內多式聯運合作交流務實平臺;二是推動高質量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開放發展“強引擎”;三是相關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進多式聯運信息共享。
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黃永忠表示,近年來,廣西高水平、高質量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陸運河,努力打造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推動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圍繞助力中國和東盟國家多式聯運發展,提出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強化樞紐與重大生產力布局相適應,打通多式聯運斷點堵點卡點,以市場化、開放性為基礎共同推動中國—東盟高層次、全方位的多式聯運合作四個方面建議。
重慶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副主任向倩在發言中談到,西部陸海新通道構建起重慶與東盟貿易產業的橋梁。重慶充分發揮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通過政策引導、制度創新和模式優化,不斷增強物流系統的靈活性和韌性,為暢通國內國際經濟循環提供了有力支撐,發展國際多式聯運的基礎越來越實、條件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優。為進一步推動交流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發展,向倩提出三點建議:強化陸海內外聯動,共建陸海新通道;強化行業協會聯動,推動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融入現代物流業發展,實現合作互利共贏。
緬甸工商聯合會聯合秘書長覺德瓦表示,多式聯運的轉變有利于經濟增長、降低成本、提高貿易效率。緬甸致力于發展多式聯運,緬甸的深水港包括中緬經濟走廊框架下開發的港口可以作為多式聯運的關鍵樞紐,改善這些港口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連接,能夠釋放更大的貿易潛力,幫助企業進入新的市場,優化供應鏈。各方要開展持續性對話,協調解決非關稅壁壘和監管不一致的問題。
中國海關學會副秘書長苗躍學表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是隨著價值鏈的調整而調整,產業的轉移背后離不開產業基礎設施和供應鏈體系的轉移。供應鏈的綠色化和產業鏈的綠色化同等重要。
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講師李浩斌表示,減碳壓力對集裝箱海運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也是集裝箱海運的重要挑戰。因此,在東盟區域物流的發展中,多種運輸方式和多種海運模式并舉的戰略至關重要。通過整合鐵路、公路、空運、海運等多種運輸方式,并結合海運干線與海運支線,大小型船舶的靈活和動態配置,可以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優勢,實現互補。
會上,與會代表圍繞中國—東盟經貿往來、物流體系深入融合、參與陸海新通道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討論,提出合作建議,挖掘合作需求,探索合作模式,實現合作共贏。
本次對話會正式發布《關于聯合編制中國—東盟多式聯運合作指南(2025)的倡議》。倡議決定從2025年開始編制《中國—東盟多式聯運合作指南》,呼吁各方共商設立中國—東盟物流企業間常態化對話機制,共建面向產業鏈的中國—東盟多式聯運服務體系,共享中國—東盟多式聯運合作指南研究成果報告。(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