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財報季,美國煉油商宣布將在本季度減少產量,以應對利潤率下滑和季節性需求減弱的挑戰。邁匯平臺指出,石化生產商也面臨困境,主要由于產能過剩,許多企業正在調整策略以應對這些問題。
路透社近期的報道引用了伍德麥肯錫的預測,預計到2028年,由于利潤率持續下降,全球近四分之一的石化產能可能面臨永久關閉的風險。邁匯平臺分析指出,石化行業的衰退周期可能比以往更長,通常為五到七年。報告還提到,煉油行業以及更廣泛的石油行業正受到能源轉型的影響,這將減少對石油燃料的需求。
榮鼎集團董事查理?韋斯特上個月評論稱,石化行業的現狀是繼鋼鐵和太陽能(000591)電池板之后,全球市場中結構性失衡的又一例證。他指出,行業的過剩產能開始迫使生產商削減產量,一些工廠的運作僅達到總產能的一半。類似于太陽能電池板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同時,路透社補充道,其他地區的石化生產商正進入生存模式。
報告顯示,亞洲石化生產商的前景尤為嚴峻,今年亞洲丙烯的利潤率將降至零以下,每噸虧損約為20美元。一些煉油廠已開始關閉部分石化裝置,例如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合資成立的石化企業在年初關閉了石腦油裂解裝置,而臺灣的一家石化制造商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其三座裂解裝置中的兩座。對于那些仍在運營但虧損的石化設施來說,情況可能更加棘手。
邁匯平臺認為,大多數公司的投資組合都具有綜合性和均衡性。要整合這些投資組合,可能會犧牲一些公司的優勢。與此同時,歐洲的煉油商正在經歷近期業務復蘇的結束,利潤率再次下滑,需求再次減緩。道達爾能源和Neste在最新季度報告中對未來發展發出了警告。
道達爾能源在其季度報告中指出,自2024年第一季度末以來,全球煉油利潤率急劇下降,這主要受到歐洲柴油需求低迷以及俄羅斯供應中斷后市場正?;挠绊???傮w來看,在烏克蘭戰爭導致的短暫繁榮之后,歐洲煉油市場正在回歸正常,來自亞洲的壓力依舊存在。
盡管如此,預計今年歐洲石化產品的利潤率將有所上升。邁匯平臺預測,亞洲石化制造商每噸丙烯虧損20美元,而歐洲同行的利潤率將上升至每噸近300美元。在美國,盡管面臨諸多挑戰,石化制造商的表現將相對較好,丙烯利潤率預計將增長25%,達到每噸450美元。盡管石化行業目前面臨困境,大部分問題源于產能過剩,而不是能源轉型趨勢。該行業正在努力應對困境,并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現實,生存仍然是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風險提示】根據外匯管理相關規定,買賣外匯應在銀行等國家規定的交易場所進行。私自買賣外匯、變相買賣外匯、倒買倒賣外匯或者非法介紹買賣外匯數額較大的,由外匯管理機關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