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艾瑞咨詢的《2023年中國供應鏈金融數字化行業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規模36.9萬億元,預計未來五年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規模將以10.3%的CAGR增長,2027年將超60萬億元。供應鏈金融行業規模持續增長,為實體經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供應鏈金融對實體經濟和產業鏈有積極影響,對金融體系和市場發展做出了貢獻,并在社會發展中展現出其價值。如今,供應鏈金融作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受到了國家層面的多項政策鼓勵。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促進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此外,供應鏈金融行業的市場參與主體日益多元化,包括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核心企業、電商平臺等參與到其中,共同推動了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供應鏈金融與科技賦能的結合或成主流
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如《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支持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并強調了金融科技手段的重要性。供應鏈金融科技作為產融結合的創新代表,被視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供應鏈金融與科技賦能的結合正在推動行業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向發展。供應鏈金融的數字化轉型是行業發展的關鍵,通過數字化手段可以打破行業發展的瓶頸。中國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滲透率從2018年的5%增長到了2022年的30%,預計2027年將達到50%。
隨著中小微企業對資金需求的增加,供應鏈金融科技在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為產業供應鏈創造了更多元和長遠的價值。
在國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伴隨著數字化浪潮的興起,不少企業都在積極布局,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盛業(6069.HK):科技賦能下的供應鏈金融領導者
盛業2023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4%;凈利潤達到2.86億元,同比增長17.2%。科技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達到1.70億元,同比增長約64.8%,占主營業務收入總額比重提升至約17.7%。
盛業正加快推進平臺化戰略轉型,通過與優質地方國企的合資合作,加速區域供應鏈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建設,實現產業生態的深度鏈接。公司預計2024年科技收入占整體收入比重或超30%,并有望在2025年進一步提升至50%。
盛業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角色已從單純的資金方轉變為“鏈接方”和“平臺方”,通過國企合資模式與多個地方優質國企合資成立的保理公司業績增長均超預期。此外,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普惠金融政策,通過科技賦能,不斷擴大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規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