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格局日益激烈,數字化、智能化浪潮方興未艾,中國企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本文以55周歲的海信為例,通過三個小故事,尋找穿越周期的密碼,揭示企業創新的真諦。
(一)
近期,世界經濟論壇正式發布了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在22家新晉“燈塔工廠”中,有13家來自中國。其中,海信日立黃島工廠成為全球首座多聯機“燈塔工廠”。
從換熱器無人化到焊接自動化,從“黑燈倉庫”到數字運營,海信日立“燈塔工廠”大規模、深層次應用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創新打造了40多個行業先進場景,其中20余項技術為行業首創。
海信日立多聯機中央空調燈塔工廠
“燈塔工廠”是海信踐行“技術立企”的生動寫照。在海信,有一句話廣為流傳:談技術永遠不過時,永遠是主旋律。
“技術是根,創新是魂,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在慶祝海信55歲的“生日會”上,專門強調了技術和創新。
55年前,海信的前身“國營青島無線電二廠”成立,十幾個工人在借來的場地上“白手起家”,那時的海信還是一個只能生產收音機的“小作坊”。
55年后,海信集團營收已經突破2000億元,在全球擁有10萬余名員工(2.5萬外籍員工),建有36個工業園區和制造基地,海信“出海”成果斐然。
55年來,海信堅持“預研一代、儲備一代、上市一代”的研發節奏,實現了包括顯示技術、光通信、智能交通、彩色超聲、功率半導體等重要領域的技術突破。
55年來,海信堅持長期主義、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堅持技術立企,創新驅動帶來的持續突破,讓海信得以跨越周期穩健增長,而且通過“造船出海”實現了“未來發展大頭在海外”的國際化戰略愿景。
今天的海信,正在實現傳統印象的家電公司的全新蛻變,形成了智慧生活、智慧能源、半導體、汽車電子、網絡信息等產業集群。未來,海信將以此為依托,繼續優化產業結構,持續拓展業務版圖,做中國家電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二)
《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的創新力排名較去年上升1位至第十一位,是10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再到“世界研發實驗室”,中國很多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已處于世界最前沿的水平。激光顯示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行業之一。
“激光是國家的戰略支撐技術,激光顯示代表了顯示產業的光明未來。困難再大,我們也要自己做!”——面對據報道的鏡頭,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如是說。
許祖彥院士題字
作為繼黑白顯示、彩色顯示、數字顯示之后的第四代顯示技術,激光顯示為我國在顯示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海信是發展激光顯示的“開路先鋒”,走在科技創新的最前沿。2007年,海信承接了國家863激光顯示項目,開始涉足激光電視技術的研究,這是中國最早開始戰略性研發激光顯示技術的企業。
2014年,海信推出全球首臺100英寸激光電視,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經過10年9次迭代,目前已在上下游集聚了200多家企業,將激光電視的產業鏈牢牢“釘”在了中國。
賈少謙認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既要重視“從0到1”的原始創新,更要重視“從1到100”的產業化落地,讓科技創新的種子真正成長為參天大樹。
目前,海信全色激光顯示技術專利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一。截至今年9月,海信激光電視國內外累計申請專利2675件,國內外專利授權累計1238件,在激光光學引擎、鏡頭、光源、整機等方面已建立起充分的技術優勢和產業資源整合能力。
五彩斑斕的“光”,照亮了企業自主創新之路,海信從企業“出卷人”地位入手,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三)
《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進展報告》指出,全球碳中和進程正從目標設置邁向執行時代,各國在碳中和目標方面進展顯著,但政策、行動和成效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當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聚焦到中國制造身上時,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正在將視線投向一個共同的領域:ESG——Environment(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治理)。
不久前,海信正式發布了雙碳承諾——基于在低碳領域的實踐經驗、技術積累及未來規劃等測算,海信集團將“不晚于2026年實現運營碳達峰,不晚于2050年實現運營碳中和”。
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在2024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公布雙碳目標
作為每年生產數千萬臺家電產品,并與消費者生活息息相關的制造企業,海信將低碳理念融入公司治理、運營全過程,讓綠色成為“建百年海信”的重要支撐。
賈少謙表示,“放眼世界,一流企業必然有著一流的ESG表現,有著一流的公司治理水平。”
作為行業龍頭,海信在全球擁有4000多家供應鏈企業,海信對于ESG的堅持,對于全球產業鏈具有重要的領航意義。
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海信集團單位產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17.3%;以2023年為基準,到2030年,海信集團碳排放強度將下降40%。
海信日立“燈塔工廠”實現了數字化能碳管理和能耗精準控制,產品開發速度提高37%、勞動生產效率提高49%、生產成本降低35%、單位能耗降低13%,并將在2038年提前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
與此同時,海信集團旗下多個工廠的光伏發電項目正逐漸釋放“低碳紅利”,海信ECO-B智慧樓宇系統等綠色成果落地,正在重塑智慧、綠色、健康的未來城市空間。
利他,方能共贏。立志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成為世界一流品牌的海信,正在以ESG建設為突破口,優化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為下一個五十年的故事,寫下這個時代的序言。
結語
55年彈指一揮間,從“小作坊”到“大龍頭”,半個多世紀的孜孜以求,海信書寫了一篇以新質生產力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文章”。
“信如初,創未來”,海信的故事啟示我們,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只有把創新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方能跨越時代、穿越周期而立于不敗之地。
(文/金戈)
推薦閱讀: